鮮花盛開新通道 中緬邊境筑通途——臨滄市綠美公路建設紀實
來源:臨滄市交通運輸局日期:2023-03-01
這里是彩云之南的秘境之地——臨滄,在黨的光輝照耀下,千年小康路一朝走通,內聯外通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正在形成,各族群眾生活日新月異。
全省綠美交通建設啟動后,臨滄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“三個好”要求,把綠美交通建設納入全市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八個重點項目之一,迅速在全市形成綠美交通建設熱潮。路暢景美,業興民樂!一條條綠美公路躍過山嶺、跨過河流,從城市延伸到鄉村,正逐漸勾勒出一幅意惹情牽的綠美交通畫卷。
規劃先行 明確“綠美公路”建設目標方向
根據“確定新主題、賦予新內涵、提升新標準、培育新環境”四個方面內容,以“公路變美、產業發展、群眾增收”為目標,臨滄市綠美公路建設緊緊圍繞全市農旅產業、民俗文化、地域風情等元素選定具體項目強規劃,臨翔區博那線、鳳慶縣鳳習線、鎮康縣大茶線、耿馬自治縣南帕山邊防公路等圍繞林下中藥材、茶葉、核桃、土陶和溫泉休閑旅游、跨境觀光旅游等特色農旅產業發展進行規劃;滄源自治縣翁芒線連接翁丁古寨、雙江自治縣布京線連接佤族小新寨,結合佤族文化特色進行規劃;云縣陸昔線和永德縣新勐線等結合昔宜村、忙蚌村等鄉村旅游示范村進行規劃;等等,全市500多(段)條綠美公路建設突出規劃引領,找準建設主題,串聯起“山水林田湖”、“城鎮鄉村景”等重要綠美元素,著力構建助推臨滄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綠美交通網絡。
統籌規劃確?!熬G美公路”建設科學推進
按照“三美一融合+景觀提升”建設思路,聚焦設施美、綠化美、路域美建設,從路基、路面、路肩、邊坡、綠化美化、路域環境、橋梁、公路服務設施、公路附屬設施9個方面統一建設標準,堅持適地適綠、惠民便民的重要原則,制定“一路一方案”專項設計,以不同自然環境、地理特征、苗木適應性為標準,采取分類指導、科學推進,因地制宜增美擴綠,合理設置停車區、休息區、觀景臺、廁所等配套設施,更好促進公路與沿邊綠美景觀、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和產業發展布局完美融合,致力于讓綠美公路真正實現路景交融、和諧自然。
分類施策細化“綠美公路”建設方法路徑
堅持按路的等級進行分類建設。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主要按照“前花后樹”、“四季常綠”、“四季有景”的原則,聚焦生態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,在原有“綠化”基礎上著力做好“美化”文章,堅持“喬、灌、花、草、藤”相結合,宜樹則樹、宜花則花、宜草則草,重點以花色美、花期長、樹形好的開花類鄉土樹種為主,在邊境路段對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健全完善相關防治和風險分析、預警、快速反應機制,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,嚴防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,全力構建可持續、低維護、地域特色鮮明的觀光旅游路,適宜打造特色景觀小品;農村公路主要圍繞行道樹補植補種推進,因地制宜選擇本土經濟林木發動沿線群眾種植,按照“收益歸群眾、產權歸國有”的原則,調動起沿線群眾參與綠化和后期管護積極性,逐步推進農村公路林蔭化;市區及縣城周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等重點部位以“復綠、增色、添彩、塑形”為目標,開展綠化美化提升。
多元共建 凝聚“綠美公路”建設強大合力
按照綠美共建、成果共管、紅利共享原則,臨滄市綠美公路建設采取各級各部門“連圖作戰”的方式推進,圍繞“三美一融合”的建設內容,以“交通部門+屬地政府”模式,充分整合交通、林草、鄉村振興、住建等部門資源,配置項目資金,協同推進綠美公路建設。以黨建為引領,黨員以支部為單位參與綠美公路建設,運用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引導市場主體與社會各界廣泛參與,培育各級機關、企事業單位、沿線群眾等綠美交通主人翁意識,投工投勞,積極參與綠美交通建設和管護,做綠美交通的建設者、推動者、維護者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開展綠美愛心樹、花、燈、盆、資金捐贈活動100余場次,村“兩委”牽頭發動沿線群眾投工投勞參與綠美公路建設和管護工作7900多人次,推動形成“同建一條路、共護一片景”的濃厚氛圍。
典型引路 形成“綠美公路”建設示范效應
2019年,在中國公路協會組織開展的評選活動中,鳳慶縣鳳習公路躋身18條全國美麗鄉村路之列,成為云南省唯一入選的一條。臨滄市經過實地踏勘、認真研究,選取了鳳習線和臨滄機場高速公路、臨滄機場連接線、滄源佤山機場二級公路、大茶線等40個基礎好、代表性強的項目作為示范典型進行重點推進,堅持以點帶面,突出示范引領。
臨滄機場高速公路和機場連接線依托政協提案,整合資源力量、爭取資金支持,以改造升級國道323線幕布三岔路口為切入點,推動道路安全暢通度、沿線綠化美化水平實現質的提升,為臨滄市打造高速公路綠美交通廊道,主動融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、建立海公鐵聯運大通道提供了綠美支撐。和臨滄機場高速同步,在綠美臨滄的廣袤土地上,陸續涌現出輻射周邊四鄉三鎮產業發展的耿滄線、以濃郁民族元素拉動旅游產業發展的芒翁線、助推忙肺古茶鎮建設的德勐線等一批綠美惠民示范公路,全市綠美交通三年行動預計建設的3714公里綠美公路,已全面建成國道4條(段)、省道2條、縣道10條,共計600余公里,為臨滄市全面建成綠美交通網絡做出了有益探索、提供了有跡可循的寶貴經驗。
延伸鏈條 補足“綠美公路”建設后勁底氣
結合綠美公路苗木需要,臨滄市發揚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精神,利用現有取棄土場、立交區、道班等場地資源建設苗圃基地,培育各類苗木集中用于綠美公路建設。永德縣苗圃基地建設采取“黨建+基地”、“基地+職工”等模式,已培育三角梅、木春菊、櫻花、雞冠刺桐、鳳凰木、清香木、紅花繼木、南天竹、毛杜鵑、瓜子黃楊、夾竹桃、月季等苗木5.9萬株,用于并完成縣道(德勐線)沿線綠化美化11公里,向鄉鎮提供苗木5000株用于鄉村道綠化美化,基本實現苗木自給自足,在擴綠增美的同時,大大節約了綠美公路建設成本,有效補足了綠美公路的建設后勁。
“路走對了,就不怕遙遠”。臨滄市綠美公路建設始終堅持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發展思想,著力讓綠美公路成為拉動農旅產業發展、宣傳邊疆人文風情、促進自然生態保護的“新引擎”,助力全市鄉村振興、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事業發展,讓臨滄行在路上、美在心間,持續提升邊陲臨滄各族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足感。